首 页   组织机构   慈善要闻   慈善救助   爱心榜   慈善信息   文件通知   政策法规   义工服务   捐赠方式  
公告通知
鉴于目前“合力抗疫”项目捐赠量日渐平稳,日公示调整为周公示(每周一),敬请继续关注监督。
文章关键字:
慈善要闻
慈善要闻
基层要闻
时事新闻
他山之石
慈善掠影
慈善救助
助困
助学
助医
助老
助孤
助残
友情链接
他山之石 首页 >> 慈善要闻 >> 他山之石
慈善事迹丨用爱心托起学子的梦想

近日,
98岁的夏森老人
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坐轮椅接受表彰。
颁奖时,夏森老人尝试起身,
习近平总书记轻拍她肩膀,
俯身为老人颁授证书。
这一幕,温暖了无数人。

98岁的夏森老人,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
多年来,
她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离休后仍然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
累计捐出自己
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
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
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
教学条件。

投身教育扶贫
“不能让孩子在教育上吃苦”

“扶贫先扶教,治穷先治愚”,
“不能让孩子在教育上吃苦”,
是夏森埋藏于内心的信念。
2006年,
她第一次到陕西省丹凤县,
走访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小学时,
简陋的教学环境让她难过不已,
夏森马上向别人借了2万元,
给学生买了桌椅和字典。
两年后,夏森又拿出2万元,
以此奖励优秀少先队员和
“三好学生”。
不仅如此,她还捐资20万元,
建起陕西省丹凤县龙驹寨镇
赵沟小学教学楼。



重建后的赵沟小学(学校供图)

赵沟小学的校长李保英说,
新落成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学校是土木结构的,
不仅不安全,光线还比较差,
而且冬天冷夏天晒,
以前孩子在操场上灰头灰脸,
现在脚不粘泥,旧貌换新颜。”



重建后的赵沟小学

从2006年开始,
夏森便在中国社科院的
两个定点扶贫县——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和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
坚持捐资助学。
2013年,
夏森又拿出了多年的积蓄,
捐资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
为两个贫困县的建档立卡户提供资助,
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和高三学生上学,
目前,已有182名贫困大学生
在“夏森助学金”的资助下
圆了“大学梦”。

受资助女孩毕业后成为援疆教师
“我立志以夏森奶奶为榜样”

“夏森”这个名字,
在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心中,
是理想和信念的传承。
2016年,
来自江西省上犹县的赖厚芳
接受夏森基金资助,
持续到2020年,
大学毕业后,
她选择成为一名援疆教师。
赖厚芳说:
“从我第一次接受
夏森奶奶的资助开始,
我立志要以夏森奶奶为榜样,
奉献自己,不负韶华。”



夏森看望自己资助的学生

陕西省丹凤县下湾村的张磊(化名),
也是“夏森助学金”的受益者。
他于2015年考取清华大学,
2018年的端午节,
张磊(化名)和其他受资助的同学,
一起去看望夏森,
“当时看到两位老人特别感动,
他们的生活非常简朴,
夏奶奶和爷爷都是共产党员,
我当时也在提交入党申请书,
见到他们,
对共产党人有了更多的认识。”

吃穿用度“够用”即可
捐资助学他们却总不“知足”

据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教科体局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宗文介绍,
2016年,“夏森助学金”
开始资助上犹县贫困大学生,
资助标准是每人每年5000元。
5年来,
“夏森助学金”共资助
贫困大学生42人,88人次,
资助金达到44万元。
这些钱,
都是夏森与老伴的生活费和离休金。
平时,两人的生活十分节俭,
吃穿用度“够用”即可,
但在捐资助学方面,
他们总是不“知足”,毫无保留。
与夏森共事30年的老同事曹启璋说:
“她希望这个钱用得其所,
孩子们要是好了,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好。”

燃尽一生之光,
照亮众人前程。
向夏森老人致敬!
向所有平凡而伟大的
中国扶贫人致敬!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央视新闻

Copyright © 2011 -2024 上虞区慈善总会 all right reserved.
总流量 35280, 本月流量 3293, 昨日流量 110, 今日流量 71, 在线人数 2
技术支持:千里马网络 网站维护:后台管理